Happy Bubble Life- Tu Pei-Shih Solo Exhibition
快樂泡沫生活 杜珮詩個展
2009.05.09~06.21
快樂泡沫生活 杜珮詩個展
2009.05.09~06.21
Presenting absurd events in utopian settings with a naïve and romantic style, Tu Pei-shih’s work explores the serious theme she is concerned with: how people ignore the real and indulge in sweet fantasies about a beautiful new world to escape reality. Unlike other artists who criticize capitalism, her work uses childlike images and an innocent and coy manner that follow pop culture and pander to the audience to explore the bubble life in late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Prior to 2005, Tu mainly did drawings on mirror paper, creating characters with comical looks and expressions. These caricature figures are expressions of her reaction to and conflicting emotions about ugly human nature. The artist exaggerates the hideousness of these figures and suggests with mixed excitement and resignation that this is the crazy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n her animation works since 2006, Tu carries on and further develops her previous style, using luxurious glossy paper and sequins. Appropriating pop media images, she substitutes the former meticulous drawings with labour-intensive stop-motion collage animation, and replaces the exaggerated comic characters with innocent cartoon figures.
From 2007, Tu had developed collage works which are the extension of her animations. However, each of the work had made under the independent subject which points out her insisten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of 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dia where they should be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rather than attached to one another. This may also lead the audience to a variety of viewing experience.
Despite their naïve style, Tu’s works are serious explorations of issues of contemporary life. As the artist says, “I am cute and harmless. Please don’t hurt me.” Once viewers living the bubble life are willing to contemplate the works, they begin to realize the mechanism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the crises that might hit us anytime. While each work deals with a definite issue, it is not isolated events that the artist attempts to explore. Instead, she highlights the danger of the contemporary bubble life through the ev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zing it. Deceptively sweet and innocent, her works are like an apocalypse that reveals the absurdities of troubled times.
文/王心怡
[揭示快樂泡沫生活的可愛啟示錄]
2007年初次見到杜珮詩,便覺得她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氣質,天平兩端的反差,不調合地融洽並存於她的性格中,而此特質,使得杜珮詩的作品總是以天真浪漫之姿,出現於烏托邦式場景,藉著荒謬的情節發展,點出藝術家所關注之嚴肅主題:當代生活中的不顧真實,進而寄情美好未來的甜蜜想像;相較於其他批判資本主義的創作者,其作品以一種順應大眾文化且討好觀者的童趣影像,以及極為天真內向的口吻,探討全球化以降,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泡沫生活。
【由定格影像至情節動畫】
杜珮詩1981年出生於台灣苗栗,2003年畢業於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後,從事教職的同時,仍持續創作,確立了成為專業藝術家的目標,並於2005年負笈至英國求學,2007年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在倫敦的多元文化與金匠學院以批判理論見長的學院訓練下,杜珮詩的創作文本愈見全觀,而表現更顯精練。
杜珮詩2005年之前的創作形式,以鏡面紙素描為主,創造出一個個具滑稽體態與表情的人物,這些充滿諷刺感的丑角人物,是藝術家對其所見醜陋人性及矛盾心理狀態的抒發,透過創作,藝術家得以使這些人物之醜態更顯誇張,帶著幾分興奮又無奈地說: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瘋狂世界!
2006年旅居英國後,杜珮詩開始嘗試不同媒材的可能性,並以動畫為主,沿續原本的創作風格,使用具華麗感的鏡面紙、亮片及大眾媒體挪用影像,以勞力密集的定格拼貼動畫,取代先前具繁複筆觸的素描,並將誇張的漫畫(comic)人物,發展為天真的卡通式(cartoon)人物;2007年起發展拼貼作品,為其動畫作品的延伸,每件拼貼作品,皆為具獨立主題之創作,這是藝術家對於創作主題與媒材特性應相符而非附屬關係的堅持,同時也為觀眾帶來更為多元的觀賞經驗。
在議題上,杜珮詩擴大了關注層次,由從前的個人對世界之感知及心理狀態,提升至對當代社會生活之反思,包括兩個其所謂「泡沫生活」的面向: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站在資本主義優勢方的第一世界國家公民,逐漸形成一種遠離真實(the real), 並對幻像(fantasy)深層依賴的生活形式;以及強權國家之社經活動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
【甜蜜糖衣,內在酸澀】
杜珮詩關注當代生活危機的作品極具啟示錄(Apocalypse)性格,如同典型的世紀末災難電影,揭發/再現當代生活中不斷變種、衍生且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具有與傳統啓示錄相同的警世作用,然而,其作品中更重要的啓示性格在於,藉著藝術家的提問,讓我們有機會對曾深信不疑的強勢機構應災、防衛機制反思,並意識到它的不牢靠,換言之,相信此機制本身便是最可怕的當代生活危機。
杜珮詩創作議題雖具嚴肅本質,手法上卻大量挪用大眾媒體現成影像及豔俗材質,並於每件動畫中置入相似符號,視覺上甜蜜如糖,往往使觀著對其作品的第一印象為快樂世界之呈現,然而,藝術家企圖於文本中強調現實體系中之酸澀無解,因此,以劇場型式景像,營造出詳和無憂的烏托邦場景,以及如兒童勞作及小學課本插畫般卡通式人物,於荒謬情節發展下,指陳過於依賴強勢世界社經結構運作,無意識地生活於美好假象之本身即為危機,而常見於畫面中巨大不符實際比例的蒼蠅等昆蟲,為自我催眠的美好世界中,被忽視的危機,或為甜蜜生活泡沫化後荒謬場景的參與者,以文明之名入侵;需說明的是,這些重複符號並非樣板,而是構成杜珮詩藝術語彙的元素,並藉此不斷重申藝術家創作觀點,同時發展出作品的辨識度。
【快樂泡沫生活:真泡沫‧假快樂】
《快樂泡沫生活》為杜珮詩首次畫廊個展,以她近年來所關注的「遠離真實之泡沫生活」為中心命題,展出藝術家由鏡面紙素描邁入拼貼動畫創作階段後的作品,包括四件動畫,以及兩個系列的拼貼,展場中充滿蟲鳴鳥叫聲,令觀者彷彿置身於夏日午後的平靜森林,暗示一個和諧美好的烏托邦,然而,當停下腳步進入每件作品後,才發現這其實為揭露當代泡沫生活的伏筆。
在拼貼作品《這就是未來》與《處處皆藝術》中,杜珮詩試圖突顯藝術家在畫廊系統下的壓抑處境,在消費主義主導的藝術市場中,他們只能在藝術博覽會場,躲在一群西裝筆挺、咧嘴大笑的多金男士背後,喃喃陳述藝術家所面對的現實未來,在愈益資本化的藝術市場體系裡,藝術家經常得到市場導向的創作建議,產生似是而非的迷惑。
此次展出的動畫作品,則是杜珮詩對於她所生活的泡沫世界中,每天透過大眾媒體播送至全球的世界議題,作出探討與回應,藉著荒謬情節以及黑色幽默,闡明藝術家對事件中被泡沫生活掌權者所操控小人物之關切,並探究仰賴「幻像」的深層心理狀態;在我們剛走過全球經濟衰退、國家政治波動的此時,相信對藝術家不斷提醒觀者的快樂生活泡沫化危機,必定更有感觸。
《另一個美好的一天》是杜珮詩2007年的開始進行動畫創作後的首部作品,揭示戰爭議題,天真人民相信中心世界邏輯,導致第三世界國家在強勢國家活動下的遽變,並且學習到這些強勢國的自我防衛機制,誤認此為通往另一個美好生活的開端,故事的荒誔結局,將評斷留給觀者;《不安的旅途》順應前者的敘事方式,揭發文明生活所製造的電子垃圾,如何迫及另一塊土地的生活,中心世界公民卻仍於象牙塔中,自以為是地持續揮霍文明;在《誰在乎真實》中,杜珮詩跳脫典型動畫慣用的快樂世界敘事線,嘗試使用中心與邊陲世界並行之場景,創造出今日糧食危機於兩個世界中的可笑對比,當強權國家冠冕堂皇召開高峰會討論因應對策,會中食用豪華美食之際,邊陲國家如何真切地為貨幣波動及糧食短缺受苦;《我們需要更多,以及更多更多的想像》為本展中唯一無聲、無故事線發展的動畫作品,畫面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小市民,機械式地面對鏡頭揮手微笑,呼應全場作品,暗示當代生活持續加遽的災難及其不可預測性,使得無論中心及邊陲國家人民,對美好幻像之依賴已成為成反射動作,即將失去控制。
另一系列拼貼作品《邁向幸福的十一個步驟》,靈感來自於加拿大緊急措施組織所公布的「核武生存的十一步驟」,此為北美為了可能發生的核武戰爭所擬的緊急指導手冊,杜珮詩認為,為此教育手冊製作解說影像,為顯現當代泡沫生活的好方式,可突顯原始文本對於防衛機制過於美好的想像。
杜珮詩的作品,以天真姿態發聲,卻嚴肅探討當代生活議題,如藝術家所說,我很可愛、無害,請不要傷害我,因此,觀者在第一時間願意進入作品,讓生活於美好泡沫生活的我們,開始意識到此系統的建構機制,以及隨時可能崩解的危機;每件作品皆有明確關注的當代生活議題之際,藝術家企圖探討的並非單獨事件,而是藉著事件,突顯當代泡沫生活的嚴重性,以及意識到此的重要,如同一部部以過於天真美好的畫面,揭示駭人現實的啟示錄,原來我們所以為身處並極力追求的快樂生活,只是由幻想吹出的泡泡,終將破滅在最美而無預警的天空。
Prior to 2005, Tu mainly did drawings on mirror paper, creating characters with comical looks and expressions. These caricature figures are expressions of her reaction to and conflicting emotions about ugly human nature. The artist exaggerates the hideousness of these figures and suggests with mixed excitement and resignation that this is the crazy world in which we live.
In her animation works since 2006, Tu carries on and further develops her previous style, using luxurious glossy paper and sequins. Appropriating pop media images, she substitutes the former meticulous drawings with labour-intensive stop-motion collage animation, and replaces the exaggerated comic characters with innocent cartoon figures.
From 2007, Tu had developed collage works which are the extension of her animations. However, each of the work had made under the independent subject which points out her insisten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of 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dia where they should be correspond with each other rather than attached to one another. This may also lead the audience to a variety of viewing experience.
Despite their naïve style, Tu’s works are serious explorations of issues of contemporary life. As the artist says, “I am cute and harmless. Please don’t hurt me.” Once viewers living the bubble life are willing to contemplate the works, they begin to realize the mechanism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the crises that might hit us anytime. While each work deals with a definite issue, it is not isolated events that the artist attempts to explore. Instead, she highlights the danger of the contemporary bubble life through the events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cognizing it. Deceptively sweet and innocent, her works are like an apocalypse that reveals the absurdities of troubled times.
文/王心怡
[揭示快樂泡沫生活的可愛啟示錄]
2007年初次見到杜珮詩,便覺得她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氣質,天平兩端的反差,不調合地融洽並存於她的性格中,而此特質,使得杜珮詩的作品總是以天真浪漫之姿,出現於烏托邦式場景,藉著荒謬的情節發展,點出藝術家所關注之嚴肅主題:當代生活中的不顧真實,進而寄情美好未來的甜蜜想像;相較於其他批判資本主義的創作者,其作品以一種順應大眾文化且討好觀者的童趣影像,以及極為天真內向的口吻,探討全球化以降,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泡沫生活。
【由定格影像至情節動畫】
杜珮詩1981年出生於台灣苗栗,2003年畢業於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後,從事教職的同時,仍持續創作,確立了成為專業藝術家的目標,並於2005年負笈至英國求學,2007年取得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 College)藝術創作碩士學位;在倫敦的多元文化與金匠學院以批判理論見長的學院訓練下,杜珮詩的創作文本愈見全觀,而表現更顯精練。
杜珮詩2005年之前的創作形式,以鏡面紙素描為主,創造出一個個具滑稽體態與表情的人物,這些充滿諷刺感的丑角人物,是藝術家對其所見醜陋人性及矛盾心理狀態的抒發,透過創作,藝術家得以使這些人物之醜態更顯誇張,帶著幾分興奮又無奈地說: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瘋狂世界!
2006年旅居英國後,杜珮詩開始嘗試不同媒材的可能性,並以動畫為主,沿續原本的創作風格,使用具華麗感的鏡面紙、亮片及大眾媒體挪用影像,以勞力密集的定格拼貼動畫,取代先前具繁複筆觸的素描,並將誇張的漫畫(comic)人物,發展為天真的卡通式(cartoon)人物;2007年起發展拼貼作品,為其動畫作品的延伸,每件拼貼作品,皆為具獨立主題之創作,這是藝術家對於創作主題與媒材特性應相符而非附屬關係的堅持,同時也為觀眾帶來更為多元的觀賞經驗。
在議題上,杜珮詩擴大了關注層次,由從前的個人對世界之感知及心理狀態,提升至對當代社會生活之反思,包括兩個其所謂「泡沫生活」的面向:後資本主義社會中,站在資本主義優勢方的第一世界國家公民,逐漸形成一種遠離真實(the real), 並對幻像(fantasy)深層依賴的生活形式;以及強權國家之社經活動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
【甜蜜糖衣,內在酸澀】
杜珮詩關注當代生活危機的作品極具啟示錄(Apocalypse)性格,如同典型的世紀末災難電影,揭發/再現當代生活中不斷變種、衍生且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具有與傳統啓示錄相同的警世作用,然而,其作品中更重要的啓示性格在於,藉著藝術家的提問,讓我們有機會對曾深信不疑的強勢機構應災、防衛機制反思,並意識到它的不牢靠,換言之,相信此機制本身便是最可怕的當代生活危機。
杜珮詩創作議題雖具嚴肅本質,手法上卻大量挪用大眾媒體現成影像及豔俗材質,並於每件動畫中置入相似符號,視覺上甜蜜如糖,往往使觀著對其作品的第一印象為快樂世界之呈現,然而,藝術家企圖於文本中強調現實體系中之酸澀無解,因此,以劇場型式景像,營造出詳和無憂的烏托邦場景,以及如兒童勞作及小學課本插畫般卡通式人物,於荒謬情節發展下,指陳過於依賴強勢世界社經結構運作,無意識地生活於美好假象之本身即為危機,而常見於畫面中巨大不符實際比例的蒼蠅等昆蟲,為自我催眠的美好世界中,被忽視的危機,或為甜蜜生活泡沫化後荒謬場景的參與者,以文明之名入侵;需說明的是,這些重複符號並非樣板,而是構成杜珮詩藝術語彙的元素,並藉此不斷重申藝術家創作觀點,同時發展出作品的辨識度。
【快樂泡沫生活:真泡沫‧假快樂】
《快樂泡沫生活》為杜珮詩首次畫廊個展,以她近年來所關注的「遠離真實之泡沫生活」為中心命題,展出藝術家由鏡面紙素描邁入拼貼動畫創作階段後的作品,包括四件動畫,以及兩個系列的拼貼,展場中充滿蟲鳴鳥叫聲,令觀者彷彿置身於夏日午後的平靜森林,暗示一個和諧美好的烏托邦,然而,當停下腳步進入每件作品後,才發現這其實為揭露當代泡沫生活的伏筆。
在拼貼作品《這就是未來》與《處處皆藝術》中,杜珮詩試圖突顯藝術家在畫廊系統下的壓抑處境,在消費主義主導的藝術市場中,他們只能在藝術博覽會場,躲在一群西裝筆挺、咧嘴大笑的多金男士背後,喃喃陳述藝術家所面對的現實未來,在愈益資本化的藝術市場體系裡,藝術家經常得到市場導向的創作建議,產生似是而非的迷惑。
此次展出的動畫作品,則是杜珮詩對於她所生活的泡沫世界中,每天透過大眾媒體播送至全球的世界議題,作出探討與回應,藉著荒謬情節以及黑色幽默,闡明藝術家對事件中被泡沫生活掌權者所操控小人物之關切,並探究仰賴「幻像」的深層心理狀態;在我們剛走過全球經濟衰退、國家政治波動的此時,相信對藝術家不斷提醒觀者的快樂生活泡沫化危機,必定更有感觸。
《另一個美好的一天》是杜珮詩2007年的開始進行動畫創作後的首部作品,揭示戰爭議題,天真人民相信中心世界邏輯,導致第三世界國家在強勢國家活動下的遽變,並且學習到這些強勢國的自我防衛機制,誤認此為通往另一個美好生活的開端,故事的荒誔結局,將評斷留給觀者;《不安的旅途》順應前者的敘事方式,揭發文明生活所製造的電子垃圾,如何迫及另一塊土地的生活,中心世界公民卻仍於象牙塔中,自以為是地持續揮霍文明;在《誰在乎真實》中,杜珮詩跳脫典型動畫慣用的快樂世界敘事線,嘗試使用中心與邊陲世界並行之場景,創造出今日糧食危機於兩個世界中的可笑對比,當強權國家冠冕堂皇召開高峰會討論因應對策,會中食用豪華美食之際,邊陲國家如何真切地為貨幣波動及糧食短缺受苦;《我們需要更多,以及更多更多的想像》為本展中唯一無聲、無故事線發展的動畫作品,畫面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小市民,機械式地面對鏡頭揮手微笑,呼應全場作品,暗示當代生活持續加遽的災難及其不可預測性,使得無論中心及邊陲國家人民,對美好幻像之依賴已成為成反射動作,即將失去控制。
另一系列拼貼作品《邁向幸福的十一個步驟》,靈感來自於加拿大緊急措施組織所公布的「核武生存的十一步驟」,此為北美為了可能發生的核武戰爭所擬的緊急指導手冊,杜珮詩認為,為此教育手冊製作解說影像,為顯現當代泡沫生活的好方式,可突顯原始文本對於防衛機制過於美好的想像。
杜珮詩的作品,以天真姿態發聲,卻嚴肅探討當代生活議題,如藝術家所說,我很可愛、無害,請不要傷害我,因此,觀者在第一時間願意進入作品,讓生活於美好泡沫生活的我們,開始意識到此系統的建構機制,以及隨時可能崩解的危機;每件作品皆有明確關注的當代生活議題之際,藝術家企圖探討的並非單獨事件,而是藉著事件,突顯當代泡沫生活的嚴重性,以及意識到此的重要,如同一部部以過於天真美好的畫面,揭示駭人現實的啟示錄,原來我們所以為身處並極力追求的快樂生活,只是由幻想吹出的泡泡,終將破滅在最美而無預警的天空。